電子書和電子閲讀器的相關文章

异域音译

世界上的事物,往往都是一样,然而名称往往有多几个。因为名称来自不同人群甚至文化,给事物起名字的时候,所专注的侧面和重点不同,所联想关系的东西也不一样,于是,便奇形怪状和缤纷多彩了。
这种失真显然无法避免,也无需避免。守住本意,可以维持系统的稳定,而失真, 却能引入细致微调,可能带来创新和演化。
这是人类对于世界认知的站在原地和走向新世界的矛盾统一。
异域音译,也是其中一种。
通过音译,可能是保持时间上一致性的最好方法,因为其他的翻译可能导致字数不一样,发音的时间占比就不一样了。这也自然有利于异域风情的保持,毕竟说话是每一个文化都有的,而且总是特色浓郁。

但是特色融入另外一种环境,被那个环境进行解读时,就发生了失真,一部分信息丢失了,另外一部分被脑补增强了。然后在此基础上,再进行传播翻炒并进一步失真,最后会固化在一种新型的稳态。所以,寿司有没有寿和司令的意思?从这个音译词的本身,是无法知晓的。只能再回去原本的文化环境中去进行考证。但一般人不会理睬这些,只是知道这个词指代了一种特定食物,只不过看到中文的词多多少少会有一些和原来有所不同的感觉了。
这种偏差也可能导致实物的变化,因为原来的词语的指代意义丧失的部分,可能是某种制约关系,失去后,在那种弱制约条件下,可能人们就不忌惮某些修改。例如关于比萨是否放菠萝,关于麻婆豆腐是否能放草莓。

对于单个物体的命名,已经是这样,对于整篇文章或者整本书来说,固然不是音译的问题了,然而这种失真带来的效应应该会更加大吧?而且,对于经典来说,例如佛家的一些陀罗尼,也经常用音译。虽然,更多的字数,对于制约性的保留是更加有利的,然而一般人在阅读书籍的时候,是很难深入去理解那些晦涩的大段文字的,往往被封面和前面几篇所吸引而已,因此这些书籍的标志内容往往也类似有这样的失真度。正因为这样,对翻译的版本有所不满的情况经常存在,从而引发了多个书籍翻译版本的诞生。例如,道德经就有超过两百多个的翻译版本。

阅读更多..
文章列表..
网上电子书平台精选